第十三项 骨髓穿刺术
发布时间:2021-07-12 浏览次数: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十三项    骨髓穿刺术  

骨髓穿刺术(bone marrow puncture)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,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、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。  

【适应证】  

1.各种血液病的诊断、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。  

2.不明原因的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。  

3.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,可做骨髓培养,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。  

【禁忌证】  

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。  

【准备工作穿刺部位】  

(一)准备工作  

1.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、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,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认同,消除紧张情绪。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。  

2.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。  

(二)穿刺部位  

1.髂前上棘穿刺点   髂前上棘后1 -2cm ,该处骨面平坦,易于固定,操作方便,危险性极小。  

2.髂后上棘穿刺点   骶椎两侧、臀部上方凸出的部位。  

3.胸骨穿刺点胸骨柄、胸骨体相当于第l 2肋间隙平行的胸骨中央部位。此处胸骨较薄,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,穿刺时务必小心,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。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,当其他部位穿刺结果不理想时,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。  

4.腰椎棘突穿刺点  腰椎棘突凸出的部位。  

【体位】  

采用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时,患者取仰卧位;采用髂后上棘穿刺时,患者取侧卧位;采用腰椎棘突穿刺时,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。  

【操作步骤】  

操作步骤:术者洗手,打开消毒包。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,消毒范围直径不〈 15cm ,2次的消毒范围略小。术者戴无菌手套,助手打开穿刺包,术者检查手术器械。术者铺洞巾,助手协助固定;助手协助术者核对麻药的名称和浓度并打开麻药瓶,术者抽取2%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皮肤、皮下和骨膜麻醉。穿刺,固定穿刺针长度,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。髂骨穿刺约 1.5cm ,胸骨穿刺约1.Ocm。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,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人,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0-400刺人。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,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,并向前推进,缓慢刺人骨质。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,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,表明已进入骨髓腔。抽取液体,拨出穿刺针芯,接上干燥的注射器(l0ml2Oml,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。抽吸时若患者感到有尖锐酸痛,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,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.1-0.2ml。如果需要做其他的骨髓检查,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,再抽取骨髓液适量。骨髓液抽取完毕,重新插入针芯,拔出穿刺针,按压1-2min,用敷料加压固定。  

【骨髓涂片的制作】  

取髓液一滴直径约 2mm 大小置于载玻片上,用专用推片以300-450,均匀用力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,涂片过程要快,避免髓液凝结。做成后将涂片来回摇动,使涂片迅速干燥,以免细胞形态改变增加细胞辨认的难度。  

【骨髓穿刺和骨髓涂片注意事项】  

1.骨髓穿刺前应检查PTAPTT,有出血倾向者行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。  

2.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,以免发生溶血。  

3.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,以免折断穿刺针。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、穿刺过深,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。  

4.穿刺过程中,如果感到骨质坚硬,难以进人骨髓腔时,不可强行进针,以免断针。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,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  

5.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,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,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、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。  

6.送检骨髓液涂片时,应同时附送血涂片2-3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