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项 人工呼吸
【适应证】
1.呼吸骤停。
2.心跳骤停。
【常用方式】
共6种,分别为:口对口呼吸;口对鼻呼吸;口对口鼻呼吸;口对气管套管呼吸;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;球囊-面罩通气。
【操作方法】
1.口对口呼吸 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、通气方法,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。人工呼吸时,要先采用仰头拍頜法确保气道通畅,捏住患者的鼻孔,防止漏气,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,呈密封状,缓慢吹气,每次吹气应持续ls以上,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即可,通气频率应为10-12/min。为减少胃胀气的发生,应避免迅速而强有力的呼吸。
2.口对鼻呼吸 口对口呼吸难以实施时应推荐采用口对鼻呼吸,尤其是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开口、口唇创伤时。救治溺水者最好应用口对鼻呼吸方法,因为救治者双手要托住溺水者的头和肩膀,只要患者头一露出水面即可行口对鼻呼吸。首先并通畅伤病者的呼吸道,伤病者口紧闭,急救者向患者鼻腔晚1
气,呼气时令伤者的口张开,以利气体排出。
3.口对口鼻呼吸 适用于对婴儿进行人工呼吸:①将婴儿头后仰,轻抬下颌部。②使婴儿口鼻部张开。③急救者平静吸一口气,用口唇全包住婴儿的口鼻,向里吹气,保证看到胸廓起伏。
4.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口对气管套管呼吸可用于已有气管套管的受害者进行人工呼吸。但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口对气管套管呼吸是安全,有效和可行的
5.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考虑到安全问题,某些医务人员和初级救助者不愿意进行口对口呼吸,而更愿意通过口对通气防护装置进行人工呼吸。防护装置一般有2种类型:面部防护板和面罩。面部防护板为透明塑料或硅树脂片,以防止救助者和患者直接接触,但是防护板不能防止救助者一侧的污染。面罩有单向阔门,使得救助者可以向患者呼气,而患者呼气不会被救助者吸人。有的面罩有氧
气接口,以便口对面罩呼吸的同时供给氧气。用面罩通气时双手把面罩紧贴患者面部,加强其闭合性则通气效果更好。
6.球囊面罩装置 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,一般球囊充气容量为1
-2L
,足以使肺充分膨胀,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,因此,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,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。双人操作时,一人压紧面罩,一人挤压皮囊。
【注意事项】
①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超过ls。②每次人工呼吸潮气量以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为准。③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。④如患者同时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,未放置高级气道前,按压和通气比率为30:2。⑤如果已经有人工气道(如气管插管,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或喉罩),并且有二人进行CPR,则每分钟通气8-10次,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,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呼吸时,胸外按压不应停止。
【并发症】
人工呼吸时,由于过度通气和过快的通气都易发生胃扩张,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发生。通过维持气道通畅、限制和调节通气容量使胸廓起伏适度,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胃扩张发生率。在呼气和吸气过程中,如能确保气道通畅,也可进一步减轻胃扩张。如果出现胃内容物反流,应将患者侧位安置,清除口内反流物后,再使患者平卧,继续CP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