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项 胸外心脏按压
发布时间:2021-07-08 浏览次数: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十七项   胸外心脏按压  

【概述】  

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/2提供一系列压力,这种压力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,并辅以适当的人工呼吸,就可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有氧血供,有利于电除颤。《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》规定按压频率为100/min,在放置高级气道之前,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CPR,按压/通气比均为302(连续按压30,然后吹气2),如果已经有了高级人工气道,2名救助者不必再进行CPR周期,按压者可以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/min的按压,而不会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。另一人实施8-10/min的人工呼吸。  

【适应证】  

心脏骤停。  

1.按压部位为胸骨下半段,标准体形患者位于两侧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的交界处。  

2.将手掌根贴在胸骨下半段,另一手掌叠放在手背上,手指翘起脱离胸壁,也可用两手手指交叉抬手指,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,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,可避免发生肋骨骨折,不要按压割突。  

3.无论手指是伸直,还是交叉在一起,都应离开胸壁,手指不应用力向下按压。  

4.肘关节伸直,上肢呈一直线,双肩正对双手,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。如果按压时用力方向不垂直,部分按压力丧失,影响按压效果。  

5.对正常形体的患者,按压幅度为4 -5cm ,按压频率为100/min,按压/通气比率为302  

6.每次按压后,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,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,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,一方面使双手位置保持固定,另一方面,减少胸骨本身复位的冲击力,以免发生骨折。  

7.在一次按压周期内,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%,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。  

8.一位以上急救人员现场CPR,每隔2min应相互轮换按压。每2min或每5CPR循环后,轮换"按压者"应在5s以内完成。  

【并发症】  

     正确的CPR技术可减少并发症,在成人患者,即使胸外按压动作得当,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,胸、肺挫伤、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。按压过程中,手的位置要正确,用力要均匀有力,虽然有时可避免一些并发症,但不能完全避免合并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