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节 插胃管术
发布时间:2021-07-17 浏览次数: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八节  插胃管术  

【适应证】  

1.抽取胃液进行分析诊断,了解胃液分泌功能,为胃泌素瘤、恶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;监测一些抑酸药物的治疗效果;观测胃内有无出血、细菌繁殖。  

2.洗胃。  

3.胃肠减压。  

4.鼻饲。  

5.灌注药物,如止血药等。  

【准备工作】  

1.训练病人插管时的配合动作,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。  

2.器械准备:消毒胃管、弯盘、钳子或镊子、10mL注射器、纱布、治疗巾、石蜡油、棉签、胶布、夹子及听诊器。  

3.检查胃管是否通畅,长度标记是否清晰。  

4.插管前先检查鼻腔通气情况,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插管。  

【方法】  

1.患者取左侧卧位、半坐位或坐位,以左侧卧位,最常用。头部略向前倾。  

2.插胃管前应先检查鼻腔、口腔,有义齿者先取出。清洁鼻腔。  

3.术者带消毒手套,从事先打开的消毒包中取出胃管,前段 10cm 涂以润滑油,末端用止血钳夹住。  

4.左手持胃管先端、右手持胃管体部,粗略测定出从鼻尖至一侧耳垂的距离(此相当于鼻尖至咽喉的距离),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捏住此处做标记,顺势将先端送入一侧鼻前庭,沿下鼻道将胃管缓缓插人,达到上述标记处时相当于胃管先端接近咽喉部,边令患者做吞咽动作边将胃管送人食管。若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、呼吸困难、发绀等现象,表示误入气管,应立即拨出重插。  

5.送入的胃管达到 40 cm 标记时,表明接近贲门,边下管边用消毒注射器抽吸,如已有胃液,提示胃管已到胃腔内,插管成功。成人一般插人胃管长度为50 -55cm ,可达胃大弯。如未抽出胃液,可用以下方法检查:将听诊器置于剑突下,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lOml空气,若能听到气过水声,表示胃管在胃内;将胃管末端浸人一杯水中,若有持续气泡出现,表示误入气道,应立即拔出重插。  

6.用胶条将胃管固定于鼻梁部。  

7.如用胃管洗胃,lOml注射器反复用灌洗液灌洗;如用漏斗,抬高漏斗距口腔30 -40cm ,徐徐倒入洗胃液,当漏斗内尚有少量溶液时,将漏斗倒转置胃部水平以下,利用虹吸作用引出胃内液体。待胃内液体流完后再次抬高漏斗反复灌洗。  

8.用于胃肠减压时,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后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。如系双腔管,则待插管进入 75cm ,从管内抽取少量液体做pH检测,若为碱性,提示管头已过幽门。可向气囊注入20-30ml空气,夹闭管口。依靠肠蠕动,管头端可渐渐达到梗阻近端肠管。经X线透视鉴定,或向管内注气后同时在上腹部听诊有音响的部位判定管头的位置。  

【注意事项】  

1.对于腐蚀性毒物中毒(如强酸、强碱)、食管静脉曲张出血、食管梗阻者主动脉弓瘤一般不宜插管。  

2.对于胃扩张、幽门梗阻者,胃内留有大量食物时,应选用较粗的胃管接负压吸引器。  

3.长期鼻饲者,一般3-4d更换胃管1次。  

4.灌注止血药液后应使患者变换体位,使药液接触多个部位。  

5.留置胃管期间,应经常巡视,防止患者胃内容物反流或呕吐物误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