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部检查
[头颅]
1、视诊:头颅大小,形状及是否对称,有无畸形、伤痕、静脉充盈及肿块,有无耳鼻脑脊液漏,头部是否处于特殊的位置或动运异常等。
2、触诊:头颅有无压痛,有无颅骨缺损或颅缝分离。小儿应检查囟门大小及张力。
3、叩诊:当小儿患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引起颅缝分离时,可叩出鼓响或破缸音。
4、听诊:将钟形听诊器置于乳突后方额、颞或顶部等血管经过处,若有颅内动脉瘤、动脉瘘等,可听到杂音。
[眼部检查]
1、眉毛:注意有无脱眉。
2、眼球:外形、大小是否对称,有无眼球突出、下陷或偏斜,眼球运动情况等。触诊眶缘有无突起、凹陷、触痛或肿块。
3、眼睑:皮肤有无病灶,运动是否正常,有无水肿、睑内翻或外翻、眼睑下垂。
4、结膜:观察睑结膜、穹隆结膜及球结膜三部分有无充血水肿、出血点、有无乳头、滤泡、瘢痕、溃疡、有无翼状胬肉、肿瘤等。
5、角膜:观察透明度,有无云翳、白斑、软化、溃疡、色素沉着及新生血管等。
6、瞳孔:观察瞳孔大小、形状和位置,双侧是否对称。正常瞳孔直径2~
3mm
,近圆形,位于中央。
(1)对光反射:①直接对光反射: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眼部,瞳孔立即缩小,移开光源后迅速复原。②间接对光反射:用手隔开两眼,观察两侧瞳孔反应的情况,正常时一侧受光刺激,两侧瞳孔同时立即缩小。
(2)调节反射及辐辏反射:嘱病人注视
1m
以外的目标,然后迅速将手指移近距眼球约
20cm
处,此时正常人瞳孔逐渐缩小,称为调节反射。如同时双侧眼球向内聚合,称为辐辏反射(集合反射)。动眼神功能损害时,调节及辐辏反射均消失。
7、虹膜:正常虹膜呈放射状排列。虹膜形态异常见于粘连、外伤或先天性缺损。虹膜纹理模糊或消失见于炎症、水肿。
8、眼压检查:可先以手指法测量,必要时用眼压计测量。
9、视力、色觉及眼底检查。
[耳部检查]
1、耳廓:有无耳前瘘管,耳廊有无畸形、结节、瘢痕等。
2、外耳道:牵拉耳廓时有无疼痛、有无外耳道溢脓、狭窄等。
3、鼓膜:将耳廓拉向上后,再插入耳镜观察。正常鼓膜呈灰白色,薄而半透明,具光泽。注意有无鼓膜内陷,外凸、颜色改变及孔溢脓等。
4、乳突:有无瘘管、瘢痕及局部压痛。
5、听力:粗测采用机械表或捻指法,听力正常时一般约在
1cm
处可听到。精测法则采用音叉检查。
[鼻部检查]
1、鼻部外形:包括鼻形及皮肤颜色。蛙状鼻见于鼻息肉,鞍鼻见于梅毒或鼻骨破坏。
2、鼻翼翕动:见于高热、支气管哮喘等呼吸困难病人。
3、鼻中隔:观察有无偏斜、穿孔等。
4、鼻出血:见于外伤、感染、出血性疾病、肿瘤等。
5、鼻腔粘膜及分泌物。
6、鼻窦:注意有无鼻塞、流涕及鼻窦压痛。
[口咽部检查]
1、口唇:正常人红润光泽。注意有无苍白、发绀、疱疹、唇裂、肿胀、溃疡等。
2、口腔粘膜:注意色泽。观察有无出血点、麻疹粘膜斑(Koplik斑)及溃疡等。
3、舌:注意有无舌体肿大,观察舌苔、色泽变化、溃疡及舌的运动等。
4、牙齿:观察有无龋齿、缺牙、残根、义齿、阻生牙等。
5、牙龈:有无不肿、出血、齿槽溢脓及色素沉着等。
6、咽部及扁桃体:
(1)鼻咽:注意有无腺状体(增殖体)过度肥大及血性分泌物等。
(2)口咽:注意有无充血、红肿、分泌物等。
(3)喉咽:需通过直接与间接喉镜检查,并应注意声嘶或失音等改变。
(4)扁桃体:注意其大小,观察有无水肿、隐窝溢脓及分泌物等。
7、口腔气味:有无口臭或特殊气味,如肝臭见于肝性脑病,尿臭见于尿毒症,大蒜臭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等。
8、腮腺检查:腮腺位于耳屏、下颌角、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。正常时摸不出腮腺的轮廓。检查时注意有无肿大或肿瘤,并注意颊面粘腮腺导管开口处有无分泌物。